语音朗读,设置朗读按钮,默认不
朗读,老年人用户单击按钮即可对当前
区域内容进行朗读,再次点击,
取消朗读。
近日,自治区司法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围绕政治引领、均等普惠、能力建设、矛盾化解、精准普法、诚信建设等核心任务,服务“六个行动”,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聚焦为民服务,巩固“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意见》提出,有效发挥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专业便捷优势,深化“12348”热线与“12345”等政务热线转接联动,加强内蒙古法律服务网查询和办事功能,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之间有效流转,进一步巩固“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妇女以及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分类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建立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备案制度,开展“安心行动”“一次办好”等法律援助服务。聚焦涉企服务,提升工作效能。《意见》提出,深化“万所联万会”活动,联合自治区工商联制定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服务对接名录,推进“公证规范优质”行动等多项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深入推进公证“减证便民提速”工作,盟市主城区公证机构全部开展错峰延时服务、预约全时服务和加急即时服务,提升工作效率。聚焦高品质服务,增强专业法律服务能力。《意见》提出,打造精品律师事务所,建设领军公证机构,培育1至2家涉外仲裁机构,深化面向俄罗斯、蒙古国的仲裁合作,支持呼伦贝尔“北疆国际法务区”规范化建设。创新“普法+”模式,落实“1+8”普法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分析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实现普法内容精准推送。
2025-04-124月10日下午,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全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成果展示暨第二批重大课题论证会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举办。会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6个重大委托项目承接高校,聚焦成果产出和应用转化,进行汇报展示。此次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形式多样,形成包括理论文章、论著读物、画册图谱、教学纲要、教辅案例、教学系统、视频微课、数字资源包、原创舞台剧、手工艺制品等10个大类近200项成果。与会人员参观了各高校基地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并现场观摩了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北垣小学(公主府校区)、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的学生带来的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展示,体验“馆课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成果。会议还对第二批重大课题进行论证,各相关高校进一步细化研究方向、明确实施方式、汇报预期成果。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提质、扩容、增效的要求,自治区教育厅通过设立重大委托专项课题,指导高校立足学科人才优势,聚焦自治区发展战略,对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有组织的科研,通过反复课题论证工作,明确研究方向和成果形式,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应用于教育教学、服务广大师生。
2025-04-124月京城,繁花绘春。一场京蒙携手、共促绿色发展的双向奔赴正在进行——“京蒙全面合作 携手共促‘双碳’”大会4月10日在北京市举行。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5周年。“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举办此次盛会,旨在通过‘绿电进京、绿算入云、绿品入链’三大行动,以‘双碳’为媒,以合作为桥,推动京蒙两地资源互补、创新驱动、绿色共赢,为全国‘双碳’战略贡献区域合作样板。”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双碳”是国家战略,更是地区绿色转型的重要契机与强大驱动力,需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同频共振。内蒙古与北京地缘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区。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内蒙古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丰富,在能源、资源、生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今,京蒙合作已走过了29个年头,在绿色转型赛道上开创了区域合作新局面。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土特产”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首都的“菜篮子”“米袋子”。2018年至2024年,内蒙古农畜产品进京销售额从16.2亿元跃升至308亿元,带动近30万农牧民人均增收超4000元,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内蒙古连续两年保持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总发电量三个全国第一,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十分之一来自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持续为京津冀输送发展动能,每年通过特高压电网向华北地区输送电力超过2000亿度,“西电东送”通道可满足京津冀地区近三成的电力需求。“绿电进京”工程赋能首都北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4年,“绿电进京”交易量达到5.13亿度,同比增长94%,相当于15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内蒙古正加快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为5条已建成的特高压交流外送通道配套建设新能源规模1350万千瓦。截至目前,已建成540万千瓦。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6大沙漠基地中库布其中北部沙漠基地项目、乌兰布和沙漠基地项目通道落点均在京津冀地区。预计到‘十五五’时期,内蒙古送电京津冀中新能源规模将突破2500万千瓦,为北京提供充足的绿电保障。”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算电协同任务试点地区,内蒙古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全力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倾力打造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实现了从“数字洼地”到“算力枢纽”的成功转型。截至目前,京蒙两地在“绿色算力”领域开展合作重大项目37个,内蒙古对口保障北京市相关企业使用算力1.1万P。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出台《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内蒙古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内蒙古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产业发展、能源保障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京蒙合作中,内蒙古交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亮眼成绩单:内蒙古提前一年阶段性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12个盟市均达到了序时进度要求;以年均1.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GDP增速和15.1%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节能降碳和经济发展高效统筹。京蒙两地密切配合、同向发力,有力推动北京市相关产业向内蒙古梯度转移,一大批北京市优质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兴业。京能、京东方、京运通、北控、北京天润等北京企业纷纷到内蒙古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已建成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在建待建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超400万千瓦。今年内蒙古实施的“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中,其中一项就是要深化京蒙全方位合作,推动京蒙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当前,京蒙双方已经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制定了工作方案,围绕绿色能源、绿色算力、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等10个方面开展合作。目的就是要巩固和深化现有合作基础,强化两地双向联动,把内蒙古的绿色产品送出去、把北京的优势资源引进来,实现从单向帮扶迈向双向赋能,从产业互补升级为全域联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京蒙两地正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共同谱写京蒙全面合作、共促绿色发展新篇章。在“京蒙全面合作 携手共促‘双碳’”大会上,1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近400亿元,涵盖“绿电”“绿算”“绿品”、生态旅游、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京蒙两地通过深化合作,使内蒙古的‘绿电’‘绿算’‘绿品’等资源禀赋,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市场应用和资金优势深度结合,为两地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动能,也将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说。在人间芳菲4月天,京蒙再次携手,共赴“双碳”之约,共谋绿色未来。
2025-04-12春意浓、干劲足。4月9日,在巴彦淖尔市110国道磴口黄河大桥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紧张忙碌地进行上部结构0号块支架搭设、钢筋绑扎等工作。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5月份,整个大桥将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110国道磴口黄河大桥公路工程总投资10.99亿元,是110国道北京至青铜峡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黄河两岸,将于2026年底完工并具备通车条件,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蒙西地区多式联运走廊。2025年,内蒙古计划实施72个交通重大项目,其中公路项目52个,铁路项目10个,民航项目10个。随着天气转暖,内蒙古交通重大项目也迎来建设热潮。在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包银高铁、110国道黄羊木头至磴口、S29呼和浩特至凉城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踩着春天的鼓点,“踏春”提速,抢工期、赶进度,用快干、实干奏响“春天序曲”。在公路续建项目S29呼(和浩特)凉(城)高速公路达赖营互通立交建设现场,同样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目前,S29呼(和浩特)凉(城)高速公路项目主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工人们正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进行互通立交剩余工程的施工,以及机电、房建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工作。S29是呼和浩特市通往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一条便捷大通道,通车后,两地通行时间将从1.5小时缩短至约40分钟。今年内蒙古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计划投资243亿元,其中重点公路173亿元,计划实施项目52个,包括续建项目34个,新开工项目18个,目前34个重点公路续建项目已全部进场。铁路领域10个项目中,包银高铁内蒙古段长轨铺设进入尾声,包银高铁银巴支线贺兰山隧道累计掘进开挖6996.2米。贺兰山隧道是连接阿拉善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关键工程,该隧道年内贯通后,将打通蒙宁协同发展的“大动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支撑。太锡铁路内蒙古段工程各项目部也拉满了复工复产“进度条”,土建项目部、房建项目部全力以赴推进施工进度取得更大进展。民航领域10个项目中,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航站楼精装修与设备联合调试同步推进,预计年内投用;阿拉善左旗通勤机场升级支线机场项目率先开工,阿斯哈图和乌兰布统等通用机场建设已经复工。“道路通,百业兴”。2025年,内蒙古重点谋划东西大通道+沿边公路提质工程,呼包鄂1小时通勤圈+京津冀联通工程,跨境铁路连接+口岸和节点城市直达港口工程,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治沙路提升+断头路贯通工程等4类工程,总投资335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80亿元。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规划处副处长隋委博介绍,今年以来,内蒙古交通运输厅聚焦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任务清单,明确推进计划,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抓好72个交通重大项目,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快建设、快完工。“我们既抓项目进度又抓项目储备。接下来,我们将积极争取一批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纳规一批’的良性循环。”隋委博说。
2025-04-12记者4月10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获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共有100家企业和单位入选。其中,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伊金霍洛旗查干日格召村村企共建集体经济项目、蒙泰集团有限公司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田园综合体项目、京西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察哈尔右翼前旗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榜上有名。“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协同有关部门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通过搭建企村对接平台,积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乡村建设与发展,实现乡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企业获利三方共赢。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282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334个嘎查村,累计投资73亿元,吸纳12.6万人次就业。
2025-04-114月10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来临之际,内蒙古首个“国安号”主题航班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启航。本次主题航班由自治区国家安全厅联合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天骄航空联合打造,旨在整合空地立体传播资源,构建起“空中有课堂、云端有互动、地面有延伸”的全方位宣教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氛围。内蒙古“国安号”主题航班将客舱打造成为空中移动式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阵地,在行李舱盖板、小桌板、座椅头片上精心设计了涵盖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等20个重点领域的宣传内容。此外,数字客舱内置国家安全主题宣传视频,航班还会定期举行机上国家安全云课堂,通过国家安全主题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国家安全教育由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进一步让“国家安全为人民、国家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根植于心、见之于行。“这种空中课堂的形式特别新颖,让我们在互动中认识到国家安全就在身边。”乘客李先生说。开通“国安号”主题航班,既是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载体的创新,也是国家安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融合创新,更是构建大安全格局的实践创新。“国安号”主题航班计划开通3个月,实现国家安全宣传的“精准滴灌”,在万米高空上书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新篇章。
2025-04-114月10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承办、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协办的“京蒙全面合作 携手共促‘双碳’”大会在北京举行。“双碳”是国家战略。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内蒙古在“双碳”领域深耕细作,六部委支持政策落地见效。会议发布了内蒙古“双碳”成果暨六部委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成果、内蒙古京蒙消费帮扶工作报告、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报告、内蒙古算力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报告。政策落地生根,企业是践行主体。会上,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世纪互联、蒙泰集团、汇能集团相关负责人围绕零碳园区建设、绿色算力、循环经济发展作主题报告,诠释“双碳”战略的企业担当。会议还举行了京蒙全面合作重点项目签约仪式。12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签约总投资近400亿元,涵盖绿电、绿算、绿品、生态旅游、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为京蒙全面合作注入新动能。
2025-04-11